ACCORDIONS WORLDWIDE


少儿器乐学习活动中的误区与弊端

撰稿人:王朝刚

选自:《小演奏家》1999年第一期 创刊号


    风靡全国的少儿器乐热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近年来出现了明显的降温趋势。这固然和某些外部因素有关,但也不排除其自身存在的误区和弊端:

一、过早为孩于定向

    音乐人人可以爱好,乐器人人可以学习,但不是人人都能成为音乐家。有些家长望于成龙心切,不管孩子天资如何,一心想将其培养成演奏家,这就不是理智的行为。一个儿童在某一领域可能是天才,但在另一领域则可能能力平乎,甚至缺乏学习能力。过早地、人为地给儿童定向,将可能限制儿童自由、全面的发展。如果预定的目的达不到.还会给家长和孩子造成挫折心理。

二、一厢情愿的职业取向

    随着时间的推移,少儿器乐热兴起之初就开始学习乐器的孩子,已经或正在进入考学期。那些当年一心要把子女培养成音乐家的父母们发现,虽然经过多年的扎实学习.但要进入专业院系仍非轻而易举之事。音乐院系的生源越来越好,门槛逐年抬高。就纯演奏程度而言,现在的许多考生甚至比前些年的毕业生还技高一筹。这对校方固然好,可是却凉了许多家长的心。那些已经进入音乐院系的学生,即使拿到了文凭,也不见得就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合适工作。

三、牛不喝水强按头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儿童的学习,比成人更多地期望别人的肯定与赞扬。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儿童就会把学习乐器当作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甚至会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都是在父母的说服和督促下练琴的,大多数世界级钢琴家最初也并不是自愿走到钢琴前去练习的([美] 埃伦·温纳著《天才儿童》P.84)。但如果教师和家长不去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习惯,只知逼孩子练琴,动辄训斥、指责,甚至大打出手,这样不仅会抑制儿童音乐智力和才能的发展,也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周广仁先生曾指出:“现在琴童学得太苦、太累!有的是硬学,对培养孩子的乐感不利。”周广仁强调,首先应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而不是死练技术。如果孩子不肯练琴,家长没有任何理由去责怪他们。她说:“小时候,父母从不督促我练琴。”

四、过强的功利意识

    音乐学习的目的首先应着眼于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孩子通过乐器学习,获得美的享受和愉悦,获得审美需求和审美能力的逐步提升。一定要注意在乐器学习的过程中保护儿童的童真和创造天性,使他们在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毋庸讳言.大多数家庭让孩子学琴都是有较明确的功利性动机的。有的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为职业演奏家;有的为了让孩子有个一技之长,在升学、就业等方面有更大的回旋余地;想通过学习音乐,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气质;有的则是怕孩子空闲时间流向社会,受到不良影响,想用学琴把孩子栓在家中,等等。这些都无可厚非。学习乐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明确稳定的动,学习就不易坚持,也不易成功,但过于强烈的动机,则会使儿童承受过大的压力,产生焦虑和挫折感,反而难以获得预期的结果。

五、音乐本体的失落

    如今,由于从很小就开始正规学习乐器.许多孩子都具有扎实的童子功,到处可以看见身怀绝技的技巧高手,他们那惊人的程度,机器一样快速准确的功夫确实令人眼花缭乱。但无论在比赛中、考级时还是在音乐会上,我们常常为孩子们高超的技巧而折服,却很少被他们的音乐所感动。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观原因是部分教师不能正确处理艺术与形式、目的与手段的相互关系。在训练中常常把技术看作硬指标,而把音乐看作软指标;技术训练是主动的,有条有理的,而音乐却被当作味精和胡椒面使用了。原因主要是家长和教师过分追求孩子的比赛名次、考级等级和学习进度,并由此引发教师、家长和孩子之间盲目的互相攀比。过大过难的曲目和过于严酷的技巧训练,使孩子力不从心,饱受磨难,学习兴趣和音乐灵性早已不翼而飞。

六、片面的技巧观念

    音乐是内容,是目的,技巧是工具,是手段,技巧要为音乐内容服务,要随着音乐表现的需要而变化。任何乐器的学习和演奏都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唯一的“正确方法”。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简单道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却过分强调技巧的“正规”和“专业化”,而忽视对孩子艺术潜质和创造天性的开发,有的还把许多一知半解甚至似是而非的东西当作教条强行灌输给学生(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触键时“手腕绝对不许动”)。看着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弹琴时身体僵硬、表情紧张的样子,谁还敢相信演奏乐器是一种美的享受?

七、露骨的商业化倾向

    如今,不论是办儿童音乐学校,开设音乐短训班.开办器乐考级活动,还是个人教学,往往更多地考虑经济利益.而非人才的培养。有些单位和教师.收费很积极.却不能提供与此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质量。有的甚至还有招摇撞骗之嫌。这些年来,我们常常能够听到这样的抱怨:有的教师收了学生半年学费,却一走了之;有的教师学费不低,但经常每节课只上一二十分钟便草草收场;有的单位和教师并不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却自吹自擂,大包大揽,诱骗学生上钩……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都严重地败坏了少儿器乐学习的声誉和环境,使得许多家长望而却步。

八、进退维谷的比赛

    少儿器乐热初起的那些年,大量比赛括动的确对它的蓬勃发展产生过不可低估的积极影响。但后来一段时间里,选手们互相观摩、互相学习的意识越来越淡簿,而对于奖项的追求却越来越强烈,加上评奖中一些明显的人为性误差,使比赛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大打折扣。每次比赛之后,往往只有极少数孩子和家长高兴,多数人不欢而散。相对来说,器乐考级活动如今似乎更受欢迎,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比赛的排他性,能更加广泛地反映琴童的水平。但近年来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有些部门和地方组织的考级有章不依、把关不严,一味讨好家长,也使得考级活动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批评。

回本期主页




刊 首 | 主 页 | 中 国 手 风 琴 | 每 周 国 际 新 闻

环球手风琴网版权所有,不得侵权